人脸识别技术越用越多,标准在哪里?

分享到:
武汉视窗 • 2019-12-02 EG

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北京地铁接待八百万人次乘客,上海地铁表示不服输,一千三百万人次。北京地铁更不服,秘传测试人脸识别技术,计划未来实现刷脸乘车。这下,不掏车票,不拿手机,一人省几秒,又快又爽。

自古,人脸就是神探破案的"线索"。现在,这项"黑科技"的应用面积已经爆发,尤其在中国。在高校食堂刷饭卡、酒店入住、手机解锁等日常环节,人们似乎已经忘记这项技术还有一个学名叫做生物特征识别。仅在双十一剁手节零点的交易高峰,通过生物识别认证完成的支付就超过了60%。先进技术大规模应用已经实现,背后的技术标准怎么确定?

(一)标准制定从哪开始

2018年1月,云从科技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与《白皮书》编写单位

有史记载,始皇帝统一标准,就有"车同轨、书同文"。自此,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标准化。然而,现代工业标准化工作从欧美开始,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从20世纪第二个十年起建立,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立。

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制定合理、统一的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道路。确立标准,不仅可以降低产业发展边际成本,还能形成正向反馈的良性发展机制;同时,通过产业链内各角色的合作互补,形成覆盖产业整体技术安全的解决方案,并最终提升整个产业及产品、服务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水平。

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化是世界上最高水准,其标准化也要冲上最高标准。经过抢滩战,中国生物识别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多家优秀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所以在这个技术领域中国也不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跟随者的角色。

2014年,人脸识别算法首次超过人眼识别准确率,开启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工业界的大规模应用。但是那时候,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还没有起步。标准和产业技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会有两种情况。要么标准先于产业,相当于提前布局。要么是技术产业已经领先,标准作为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在这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标志着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全面启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早在2016年就开始起草第一版《生物特征识别白皮书》,曾于2017年公开发布。2019年发布第二版。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虹膜识别、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和静脉识别的标准化工作均在高效推进。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杨建军副院长介绍,国际领域也有其他国家早期积极参与,但做了一段时间就淡出了,比如新加坡。该国人脸数据体量太少,有心无力。他认为,"中国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最大的应用市场,拥有全球前沿的科研实力,科研和标准化工作的任务都要承担起来。"

(二)共襄盛举,多家企业投入

云从科技创始人 周曦

任何一条标准的制定都要经历严苛的流程。标准是沿着一致脉络与实现方法的总结需要"懂行的角色"从技术研究、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到应用使用、运维保障等方面提供经验和理解。而今天,无论科学研究还是产业应用,企业都越来越"懂行"。换句话说,标准的制定离不开领军企业的参与。

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委会第一届工作中,标委会提出了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安全框架国际标准提案。蚂蚁金服牵头制定《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安全框架》,分析了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 证的典型应用场景、所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安全威胁,并抽象出相应的安全模型,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并与国际企业标准相兼容。

在对移动设备上的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技术制定相应的标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基于人脸识别标准体系制定具体领域的国家标准计划也在有序推进,有28家组员单位参与,均为业界领军企业,深具技术实力,又有高水平内部规范化的管理经验。这里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阿里、腾讯、小米、平安科技、商汤科技、云从科技。

根据云从科技标准化负责人李军介绍,"把时间线拉回到2016年,(云从)就开始积累内部的企业规范和标准。内部管理过程中沉淀标准化工作方法,重视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包括指标参数、性能指标、检验检测方法等,梳理内部产品检验检测的流程,以及广泛参与行业相关检测。而这些先人一步的规范化工作也可以直接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他还强调:"从2018年开始有关部门开始筹备建立工作组,云从科技就一直在筹备工作中积极参与。时间到了2019年11月20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北京召开。情况首次对外公布,标准化工作进入公众视野。"

2019年11月,云从科技入选国家标准人脸识别工作组

此外,组员还要负责组织人脸识别领域标准的宣贯、培训推广、行业产品测试认证等工作。

除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之外,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也在默默努力。一般情况下,标准化负责的机构会先侧重于一个重要的领域,最初以工作组的形式存在,发展壮大,再成立分委会。可以说,每个工作组就相当于一支特种部队。2018年开始,云从科技也与华为、海康威视一起参与到总体组这支"特种部队"的标准化工作中。《生物特征识别白皮书(2019版)》人脸部分,云从科技担当牵头单位。此前,云从科技还受邀参与包含国际标准联盟ISO/IEC、ITU、IEEE-SA在内的82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并在迪拜全球AI治理论坛提出四项建议,全面推动了AI技术与伦理规范发展。

2018年10月,云从科技正式发布国家人工智能平台

产业成熟的过程中,标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专家主导研究制定的技术标准越多,越可以充分考虑并提前布局,鼓励采用及推广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识别技术,从而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产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这显然是开拓性的工作,做得好能够将全球生物识别技术标准化工作带上一个新高度。(完)

J

意见
反馈

×